北京中医药
    主页 > 综合新闻 >

中医药服务贸易加速发展,北京已发布40个中医药

赵玉海表示,接下来将落实北京作为国际交往中心的要求,持续深化中医药服务贸易国际合作,尤其是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中医药服务贸易国际合作。同时,不断加大中医药服务贸易人才培养力度,完善涉外人才培训体系,进一步强化中医药服务贸易与产业协同融合发展,推进中医药服务贸易与养老、旅游、生态、文化等产业的协同发展。

9月14日,记者从“两区”建设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专场新闻发布会获悉,为进一步在“两区”建设中发挥中医药作用,北京市中医管理局通过加强行业管理、规范行业行为、搭建综合服务平台、创建中医药服务贸易新场景、发展中医药国际医疗旅游等创新举措,促进本市中医药服务贸易快速发展。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马婧 实习生 艾昱

中医药抗疫也服务于海外,增强中医药辐射力。新冠疫情发生后,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于2020年4月初正式上线为全球提供中医药抗疫服务的双语服务平台-北京远程健康服务平台。截至目前,北京远程健康服务平台关注人数达8.6万人、覆盖国家142个,入驻企业14家、海外销售网点166个。此外,在京部分中医医疗机构向海外派出中医抗疫专家组帮助指导抗疫,提升中医药在国外的影响力,助力疫情下中医药医药对外服务贸易能力,促进中医药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市中医药管理局科教处处长赵玉海介绍,本市强化政策保障,为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夯实基础。市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市知识产权局制定了《北京市中医药知识产权夯基行动计划》,并于2022年服贸会期间正式发布。《夯基行动计划》是北京地区针对中医药知识产权工作的首个专题性行动计划,也是我国中医药行业第一个省级区域性知识产权行动计划,对于中医药行业科技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立标引领、色标管理、合标创新“三标行动”,提升北京市中医药从业人员知识产权意识,建立健全中医医疗机构、科研院等创新主体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进一步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促进形成首都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两区”建设以来,本市通过“一包”“一线”推进中医药国际医疗旅游便捷化,在国内率先发布中医药国际医疗旅游服务包,为外籍人士提供治疗方案明确、治疗效果明显、治疗时间可估的中医药医疗服务,并可根据患者需求在就医同时安排旅游项目,同时推出了全球唯一的北京中医英文热线,向外籍人士提供中医就医信息咨询、解决中医服务诉求,同时提供非紧急医疗服务实时中英文翻译服务,切实解决外籍人士就医时的语言难题。现已发布两批21家单位的40个中医药国际医疗服务包,中医药国际医疗旅游初具规模。

赵玉海表示,北京多措并举推进“两区”建设中医药工作,中医药服务贸易取得明显成效。北京市成为国家首批中医药服务贸易先行先试重点区域,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和西苑医院、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公司入选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中医药服务出口能力持续增强,本市列入商务部中医药服务贸易重点企业监测统计平台的16家重点企业,2019年以来累计收入近6000万美元。此外,充分发挥首都中医药资源高地优势,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高水平的中医医疗机构,推动中医药医疗技术在海外广泛应用,实现北京中医医疗机构与海外医疗机构开展国际会诊、转诊等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