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
    主页 > 综合新闻 >

药材基地变课堂?北京:村民变身讲师带领大伙

“为了采集药材的‘野种’,别说附近的山了,我们还翻过了门头沟,最远的就是内蒙古赤峰。”在北京市怀柔区九都河镇九河川药材种植基地,负责人张清飚化身“客座讲师”,笑着一群孩子谈创业经历。原来,220多名来自北京的小学生来到这里进行社会实践。过去的传统药材种植业也开辟了互动体验和弘扬中医药文化的新项目。

事实上,张清飚一直在思考,依托1600余亩药材基地和120多种中药材,为学生开办社会实践班。一方面,可以让更多的未成年人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医药知识;另一方面,该基地原本是九都河镇为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帮助低收入农民增收而实施的项目。如果能增加观光体验项目,可以有额外的收入。今年,经推荐,基地迎来了全市学生。

为了让大家收获更多,基地这次特地请来了昌平中医院的两位专业药师,为大家讲解中医药传统文化,教大家如何调配药材,制作小袋。所使用的五种药材,大部分是由基地生产的。

基地还安排了九都河村的8名当地妇女陪同解说。 “远处崖壁上的野生药材,叫做室味,现在又热又下雨,所以颜色变绿,旱季会变淡。”今年53岁的导游孙红敏一直说自己没有中药。他有这方面的专业知识,但他时不时的即兴发挥,把在山里生活积累的“活生生的知识”告诉“小学生”,让大家兴奋不已。基地怕讲解员紧张忘词,特意准备了40多张中草药“提示卡”。

在硬件和细节方面,基地也做了一些准备。不仅修了马路,还增设了20个移动厕所,安装了洗手盆等设施。药签上有稀有字怎么办,张清飚安排人用拼音标出来。比如,贝母有治疗“瘰疬”的功效,这是一个专业的中医名词,一般人不知道,学生也可能没有注意,但为了大家的方便,还是用拼音标注了。

“我们的硬件设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们目前正在与更多的学校联系合作,未来社会实践课堂的建设水平会进一步提升。”张庆标介绍。

来源:乾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