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中医药的规律发展中医药(解读“十四五”健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出,要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坚持中西医并重和优势互补,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
朱慧卿作(新华社发)
开栏的话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开辟专章,强调要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规划提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完善国民健康促进政策,织牢国家公共卫生防护网,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生命期健康服务。
未来健康中国建设将如何深入推进?本版今起推出“解读‘十四五'健康蓝图”系列报道,从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全民医保制度等方面切入,请相关人士解读规划内涵、回应社会热点、展望健康前景,敬请关注。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中医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全球抗疫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也为自身发展创造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
然而,当前中医药发展还存在着优质中医药资源总量不足、传承创新发展不够、中药材质量良莠不齐等问题。“十四五”期间,中医药该如何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在日前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直面问题,一一解答。
启动国家中医医学中心、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等重大工程
新时代中医药振兴发展需要重大政策的引领,也需要重大工程项目的支撑。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国家专项规划中,都将中医药重大工程项目纳入其中,目前一些重大工程项目已经启动实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规划财务司司长刘群峰介绍,“十四五”时期中国将重点实施一批中医药重大工程项目,包括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区域中医医疗中心、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中医治未病服务能力、中医康复服务能力提升等。
“与以往相比,‘十四五'中医药重大工程项目有三方面显著特点。”刘群峰表示。
一是范围广。项目覆盖了中医药医疗、保健、教育、科研、产业、文化、对外交流合作等各个方面,同时涵盖了国家、省、地市、县各个层级。
二是力度大。“十四五”的中医药单体项目投入力度比较大,加之项目数量多,预计“十四五”期间中央财政对重大工程项目的投入会比“十三五”翻一番。“这个力度是空前的。”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负责人孙志诚介绍,“十三五”时期,为支持中医中药类项目建设,中央投资超过300亿元,“十四五”期间将进一步加大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力度,助力中医药振兴发展。
三是起步早。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目前中国已经启动实施了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中医特色重点医院等重大工程项目,同时还启动实施了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康复服务能力提升、治未病健康工程,还有中医药文化传播等有关项目,为“十四五”中医药振兴发展开了一个好头。
梳理、挖掘古典医籍精华,加强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传统中医药要想发扬光大,既需要传承精髓,也需要大力创新,科技不可或缺。
“‘十四五'期间,我们要进一步加快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首先要加强中医药古典医籍精华的梳理和挖掘,守住中医药传承的根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司长李昱表示,将加快《中华医藏》编纂出版项目实施,推进中医药古籍文献的调查、保护和研究工作,推动建设国家中医药古籍和传统知识数字图书馆,研究制定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条例,做好活态传承工作,制定中医药学术传承项目和传承人管理办法,强化名老中医的学术经验传承和老药工技术、技艺的传承研究。
“同时要加强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李昱介绍,中国将在中医理论、中药资源、现代中药创制、中医药疗效评价等重点领域建设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围绕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恶性肿瘤、代谢性疾病等重大慢病以及妇科、皮肤、免疫等优势病种和针灸以及其他非药物疗法等特色疗法,建设10至20个国家中医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及其协同创新网络;依托中医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建设30个左右的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形成若干中医药学术经验的继承重镇,扩大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蓄水池,进一步提升中医药临床研究水平,增厚中药新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