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
    主页 > 综合新闻 >

中药最佳“拍档”及作用

蒲黄亦行瘀血而敛新血,经产、痈疽,癥瘕、跌扑能破,吐衄崩漏、痔疮痢疾鲜血能止,调经止带,安胎下乳,心腹诸证,下衣摧生皆善。

蒲黄+五灵脂:祛瘀止痛,治胸胁疼痛

五灵脂最破淤血,善止疼痛,凡经产跌打诸瘀、心腹胁肋诸痛皆疗。又能止血,凡吐衄崩漏诸血皆收。生用行血,熟用止血。

高良姜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等。高良姜善于温散脾胃寒邪,止痛,止呕。古方有单用者。一般可配温中、行气药,如二姜丸,以本品与炮姜同用;寒凝肝气郁滞者,配香附,即良附丸,胃寒呕吐者,配半夏、生姜,胃气虚者,再配益气和胃药。

高良姜+香附:温胃理气,治胃痛吐酸

高良姜+栀子:调寒热、止疼痛,治脾胃寒热错杂

高良姜+炮姜:温中散寒,治脾胃虚寒

玄胡+金铃子:疏肝止痛,治心胸胁肋脘腹诸痛

黄连味苦泻心,治心火诸病不可缺。泻痢虽属脾经,正由火不能生土,况心与小肠相为表里,心火泻则小便亦利,而肠胃自浓矣。

黄连+吴茱萸:疏肝和胃止痛,治寒热错杂诸症

黄连+肉桂:交通心肾,治心肾不交。

黄连+半夏:宽胸止呕,治脾胃寒热错杂

半夏味辛,气平,入手太阴肺、足阳明胃经。下冲逆而除咳嗽,降浊阴而止呕吐,排决水饮,清涤涎沫,开胸膈胀塞,消咽喉肿痛,平头上之眩晕,泻心下之痞满,善调反胃,妙安惊悸。

半夏+硫黄:温肾逐寒,治虚冷便秘或久泻

半夏+陈皮:温化湿痰,用于痰湿质

女贞子+旱莲草:补益肝肾,治肝肾阴虚

知母+贝母:清热化痰,治肺热咳嗽

补骨脂+肉豆蔻:温脾暖胃,治五更泻

木香气温,禀天春和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辛无毒而香燥,得地燥金之正味,入足阳明胃经。气味俱升,阳也。

辛温益胃,胃阳所至,阴邪恶毒鬼气皆消,所以主邪气毒疫温鬼也。辛温之品,能益阳明,阳明之气,能强志气。

淋露者,小便淋沥不止,膀胱气化,津液乃出,淋露不止,阳气虚下陷也,阳者胃脘之阳也。辛温益胃,胃阳充而淋露止也。

久服则阳胜,阳不归于阴,故不梦寤;阳气清明,阴气伏藏,故不魇寐也。

木香+黄连:清热化湿,治红白痢疾

木香+槟榔:理气止痛,治腹胀腹痛

木香+郁金:疏肝理气,治胸胁疼痛

枳实味苦、酸,寒、微寒,无毒。主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除寒热热结,止痢。长肌肉,利五脏,益气,轻身。除胸胁痰癖,逐停水,破结实,消胀满,心下急、痞痛、逆气、胁风痛,安胃气,止溏泄,明目。

枳实+白术:健脾消食,治脾虚食少

枳实+竹茹:和胃止呕,治胃热痰盛

芡实+金樱子:涩精止带,治肾虚遗精

黄柏+苍术:清热燥湿,用于湿热证

黄柏+知母:滋阴除蒸,用于肾阴虚证

枸杞+菊花:清肝明目,用于肝火阳亢

生姜+红枣:调和营卫,治脾胃虚寒

柴胡+黄芩:疏散肝胆郁热,治胸胁苦满柴胡+白芍:疏肝止痛,治疗肝气不舒

桑叶+菊花:清头风热,用于肝阳上亢

附子+肉桂:温肾助阳,用于脾肾阳虚

桑白皮+地骨皮:清泻肺热,治肺热咳嗽

丁香+柿蒂:降逆止呃,治呃逆不已

鳖甲+青蒿:养阴透热,用于阴虚火旺

百合+地黄:补益心肺,治心肺阴虚

杏仁+贝母:化痰止咳,治咳嗽痰多

山药+扁豆:补脾止泻,治脾虚便溏

山药+黄芪:补脾益气,治脾胃虚弱

杜仲+续断:补益肝肾,治肾虚腰痛

升麻+柴胡:升阳举陷,治中气下陷

葱白+豆豉:通阳发汗,治风寒感冒

党参+天花粉:治咳嗽发热、气喘呕血

甘草+绿豆:清热解毒,能解百毒。

黄芪+当归:补气养血,治气血亏虚

黄芪+防风:益气固表,治体虚易感冒

白芍+甘草:柔肝止痛,治血虚津伤所致疼痛

川芎味辛,温,无毒。主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金疮,妇人血闭无子。除脑中冷动,面上游风去来,目泪出,多涕唾,忽忽如醉,诸寒冷气,心腹坚痛,中恶,猝急肿痛,胁风痛,温中内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