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配伍里,七组别样的“相须”,李时珍说“同类
中药配伍里,七组别样的“相须”,李时珍说“同类不可离”
君臣佐使、引经报使、相须为用这三点,是中草药配伍原则里的主要部分。今天,我们来说说“相须为用”这一点。
李时珍也说:相须者,同类不可离也。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麻黄汤里的麻黄与桂枝,两者性味相同,但彼此并不能互相替代。
当然,后世医家在“相须”的配伍上,也有了更多的补充与发展,主要注重于“同类”的原则。如下七种“相须”,就是非常有特色的、和以往的“相须为用”有所差异的例子:
1、金银花与忍冬藤
金银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味中草药,从植物学门类来看,它属于“忍冬科多年生、半常绿木质藤本忍冬”的干燥花蕾,性味甘寒,可入肺、心、胃三经。是最常用的清热解毒、散痈消肿之物,古代医家说它是“疮痈要药”。
忍冬藤,其实就是金银花的藤,它无论性味还是归经,都和与金银花非常相似。此外,还善于通利经络,常被用于风湿热痹引起的红肿热痛、屈伸不利。
因此,两者配伍,更能加强清热解毒之功,风热痹症通络止痛时常用金银花与忍冬藤。
2、益母草与茺蔚子
益母草是常用的调经活血之药,《本草纲目》认为,它性味辛苦微寒,能入肝心膀胱三经,有活血祛瘀、利水消肿、清热解毒之功效。为妇科经产圣药。“益母”之名由此而来。
茺蔚子就是益母草的果实,《本草纲目》认为,它性味辛甘而凉,能入肝经。也有活血调经、清肝明目之用。
两者配伍相须为用,既能增加益母草活血调经之力,又可起到晾肝明目之功。益母草与茺蔚子
3、天花粉与瓜壳
这两种东西,都是同一根藤上“产”出来的。天花粉是栝楼的根茎,瓜壳则是栝楼的果实外皮。
天花粉辛味甘苦微寒,能入肺胃二经,主要是清热生津、消肿排脓。常用于肺胃有热的消渴、疮疖之类。
瓜壳性味和天花粉差不多,能入肺胃大肠三经。李时珍认为它能清热化痰,宽胸散结。常用于肺热咳嗽、利气宽胸。
但是,当两者配伍使用时,清肺胃之功得到加强,尤其是肺热炽盛、肺痈之类的问题,常相须为用。
4、槟榔与大腹皮
槟榔是棕榈科常绿乔木槟榔的成熟种子(可不是市面上那种嚼食的槟榔哦),性味辛苦微温,能入大肠经和胃经。是一种消食化积、驱虫消疳、行气利水的中草药。
大腹皮就是槟榔的外皮,是一种理气药。性味辛温,能入脾、胃、大肠、小肠经,有行气导滞、利水消肿之效。因为辛散温通而下行,既善于行气宽中,又能利水消肿。常用于胃肠积滞、水湿内停引起的脘腹胀满、水肿脚气、以及湿气较重引起的里急后重。
当这两者配伍时,能彼此相助,加强了理气消胀、利水通便之功。
5、枳实与枳壳
简单来说,枳实是桔子的“幼年”,古代医家常捡果肉刚开始成型即落地的小果子。性味辛苦微寒,能入脾胃大肠三经,有破气消积、导滞通便、消痰除痞之用。
而枳壳则是桔子稍大一些、却又还没有成熟时的落果果皮。性味苦酸微寒,也能入肺脾大肠三经。有理气宽胸、行气导滞之效。和枳实比起来,枳壳柔缓一些,长于理气宽胸,消胀除痞,用于胸腹气滞,痞满胀痛。
古代医家常有枳实与枳壳配伍为用的,两者相须,能宽胸利膈、宣肺下气,且能“胸腹并治,理气消痞”。
6、青皮与陈皮
这两种和枳实与枳壳的关系差不多。青皮是桔子没有彻底成熟时的果皮,而陈皮则是充分成熟后的果皮。一般青皮以新晒即用,而陈皮则以陈放为良。
两者都是性味辛苦微温之品,所不同的是,青皮能入肝、胆、胃经,有疏肝下气、消积化滞之用,长于疏肝胆、破结气。
陈皮却入脾、肺二经,有行气健脾、降逆止呕、燥湿化痰之效,《本草汇言》说:“欲调气健脾者,橘皮之功居首焉”。
所以,两者配伍使用,对肝郁横脾之证有相须之功。
7、生地黄与熟地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