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
    主页 > 综合新闻 >

山东中药材种植面积达385万亩,中药品种2132个

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385万亩,中药品种2132个

“对症下药”促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全省中药饮片信息化追溯平台 ◆鼓励生产和使用小包装赋码中药饮片

□记 者 杨润勤

通讯员 赵洪涛 报道

本报济南3月15日讯 今天下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省药监局等10部门出台的《关于促进山东省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该《措施》将于4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继国家药监局《关于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发布之后,首个出台促进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措施的省份。

省药监局局长于涛介绍,目前,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385万亩,共有中药生产企业202家,专营中药饮片的批发企业30家,中药品种2132个。从中药产品看,已从丸、散、膏、丹等传统剂型发展到现在的滴丸、片剂、胶囊、颗粒剂等40多种剂型,培育形成了阿胶、稳心颗粒、心可舒片、天丹通络片等一批全国知名品种。

3月2日,国家药监局批准我省企业研发的宣肺败毒颗粒上市,宣肺败毒颗粒是抗疫临床一线院士专家筛选出的“三药三方”之一,宣肺败毒方的成果转化,也是中药注册分类改革后首次审评审批的品种。“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在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中药新药等领域,进一步释放改革政策红利,助推我省中药产业守正创新。”于涛说。

“药材好,药才好”,再度提升中药质量,就要实施源头治理。《措施》中指出,从中药材种植的田间地头开始,以标准化、规模化为突破口,聚焦中药材种植养殖、生产经营使用等环节,不断叫响“品质鲁药”道地中药材品牌。

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杨武杰介绍,我省将加快品种选育和推广,以丹参、西洋参、金银花等区域性优势大品种为重点,建立种子种苗繁育推广体系,加大新品种推广力度,加快建设区域化、专业化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提高道地药材供种供苗能力,提升新品种覆盖率。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庄严表示,为进一步扩大山东道地药材在全国的知名度,将通过各地推荐、公开征集等方式,组织遴选一批历史悠久、品种优良、疗效突出、带有山东地域特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优质中药材品种,打造“鲁N味”齐鲁道地药材品牌。

《措施》在监管上打破原有思路,聚焦破解中药饮片不强的“病根”,吸收企业、协会、专家等社会各界多方面的意见建议,集中“把脉会诊”“对症下药”,解决了中药饮片在建设基地、委托生产、趁鲜切制试点、仓储面积等方面的政策限制,为产业发展带来多项政策红利。比如将专营中药饮片的批发企业与药品现代物流企业进行区分,将开办专营中药饮片的批发企业仓储面积由平方米调整为3000平方米,这一政策降低了对企业的仓储要求,将有利于我省中药饮片流通行业的发展。

省工业与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张忠军介绍,我省中药产业发展也面临着总体产业规模小、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标准体系不健全、产业链衔接不够紧密等问题。工信部门将支持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大力培育“专精特新”“瞪羚”“独角兽”等高成长性企业,利用我省中药生产企业的技术优势和我省中药材资源优势,加快发展中药保健品、功能食品、保健饮品、药酒、药妆等健康产业,促进中医药与健康养老、治未病、旅游文化等融合发展,提高中医药在大众的传播普及和国际影响力,促进我省现代中药产业的发展。

如何把守正创新、质量安全贯穿监管全过程?《措施》提出,一方面,鼓励探索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中成药的研发创新、品种培育、品种保护,推动中药企业“敢创新、会创新、能创新”;另一方面,持续加大中药监管力度,改革医疗机构制剂管理,强化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加快提升我省在中药检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智慧监管等方面的能力。比如,在追溯体系建设方面,将加快建设全省中药饮片信息化追溯平台,鼓励生产和使用小包装赋码中药饮片,实现生产流通全过程可追溯,为中药质量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