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
    主页 > 综合新闻 >

张其成:建议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向学生传达中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曼玉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里面天人合一的思想、整体观、与自然和谐相处、治未病等理念都与人关系密切。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将有助于孩子们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自然观。”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原院长张其成说。

张其成之所以在全国两会上带来“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建议,是因为他发现,部分语文必读课文中存在对中医药不正确的评价和描述,会使学生对中医药文化产生误解或抵触,有的学生甚至全盘否定中医。

张其成举例介绍说:“初中语文课本中选自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的《父亲的病》一文,讽刺中医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高中语文课本中《呐喊自序》提到‘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明天》《药》中也有类似的表述,《狂人日记》中的中医医生甚至成了刽子手形象。”

张其成建议,对引起学生误解或抵触的必读课文做必要的删减或注解。比如,《父亲的病》一文中提到的“药引”有“原配的蟋蟀”,张其成认为实际上是庸医的故意刁难,是一种病没法治好的隐喻。需要增加一定注释,阐明鲁迅先生涉及对中医的评价是事出有因,不能以此全面否定中医,还要说明中医用药引的隐喻意义。另外,他建议删掉《呐喊自序》中的“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这句话。

“中学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阶段,不合适的表述将起到极大的负面作用,中学教育尤其是教材,描述不对是不行的。”张其成说。

除了修正一些表述外,张其成还建议语文教材中增选一些中医名著,如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孙思邈的《大医精诚》等。“《黄帝内经》中有不少篇章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深邃的哲学智慧和健康的养生理念。如果能够选入语文必修教材,其文化价值和教育意义都是不容小觑的。这些名著不是纯粹讲治病手段,而是让孩子们有健康的养生理念和对生命的意识,什么时候起床、睡觉,怎么做运动等,都有好的方法指导。”

在张其成看来,不能因中医药进校园给学生增加负担。“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将其融入语文、历史、体育等课本中,甚至可以跟课外活动,包括体育、科技知识互动。对于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开设一些比较专业的课程,比如由中医专家讲课,探讨药食同源等实践。”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最重要的是‘知行合一',不能就中医讲中医,纯粹进行理论和价值观的灌输。比如可以教孩子们按摩穴位,他们回家给爸爸妈妈做;教他们养生保健小常识、什么食物有什么效果,孩子们自己和家庭成员受益了,就会对中医更感兴趣,自然对我们的文化更自信了。”张其成说。

在张其成接触到的学生当中,有些对中医药特别感兴趣,他们与人相处非常平和,不急不躁,甚至还有点儒雅气质。张其成认为,正是中医的观念方法,影响了孩子们的为人处事。“文化的目的是以文化人。希望孩子们在中医药文化的浸润下成长为一个健康的、有道德的人。”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