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有道|刘晓洋:微创治疗胰腺癌 中医药结合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黄勇 通讯员 魏峰 济南报道
【编者按】传承中医文化,服务百姓健康。大众网·海报新闻、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省中医院)联合策划推出《中医有道》视频访谈栏目,定期邀请医院各科室专家做客该栏目,发挥中医特色优势,针对疾病解疑答惑,从而把脉百姓健康。本期做客栏目的嘉宾是山东省中医院肝胆外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刘晓洋,为广大网友讲解微创治疗胰腺癌如何让患者更获益?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胰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请问什么是胰腺癌?
刘晓洋:胰腺癌是最常见的胰腺恶性肿瘤,是主要起源于胰腺导管上皮细胞及腺泡细胞的恶性肿瘤。每年我国有9.5万新发病例。55岁以上的人群,发病率明显提高。胰腺癌具有恶性程度高,早期发现困难,出现临床症状时多为中晚期的特点,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困难。所以经常被称为“癌中之王”。目前来看,胰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国内均外快速上升,并呈年轻化趋势。目前数据统计,胰腺癌的5年生存率仅为8%左右。当然,这么低的生存率也跟未能及时发现、治疗有主要关系。
胰腺癌起病较为隐匿、临床症状不明显、病程发展迅速、治疗效果不理想,死亡率也较高。如何早期发现胰腺癌,需要做哪些检查?高危人群有哪些?
刘晓洋:胰腺癌因其肿瘤发病隐匿,早期发现依赖于定期的健康查体,一般的健康查体检查胰腺超声即可。但对于高危人群,需要进一步检查CA199、CA125、CEA等肿瘤指标。
高危人群包括:55岁以上,吸烟,肥胖,饮酒,三高饮食,有胰腺炎病史,糖尿病史,消化道手术史等人群。如果出现有消瘦,恶心,黄疸,消化不良,上腹痛等症状时,那就要高度警惕,应进一步检查CT或核磁共振。
胰腺癌之所以出现黄疸,是因为肿瘤长在了胰头位置,挤压胆管导致胆汁流出不畅,继而出现胆红素代谢障碍所致。由于现代生活、工作压力大,很多人都有慢性胃病,故而恶心、消化不良、上腹痛等症状极容易被忽视。但黄疸是一个非常明显的病理信号,通常大家都认为全身的皮肤,眼睛都黄了才算是黄疸,其实那个程度已经很重了。早期的黄疸,通过小便就可以发现。如果偶尔小便颜色深黄,还可以用喝水少来解释,但一直颜色深黄甚至呈现出浓茶那样的深红色,就说明出现了黄疸,一定要及时就诊。
一旦确诊为胰腺癌,如何治疗?有哪些治疗方法?
刘晓洋:一旦确诊为胰腺癌,也不要慌张,及时住院就医,进一步检查明确分期,针对不同分期有不同的治疗方法,早期患者首选手术治疗,完整切除肿瘤,术后根据个人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放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中医药治疗等。对于晚期患者,切除手术并不一定获益,手术多以解除黄疸,消化道梗阻症状等为主要目的。此阶段以内科保守治疗为主,近年来不断发展的靶向和免疫治疗也使得这部分患者,有机会获得疾病控制。早期胰腺癌基本都可以手术切除,其5年生存率高达70%-100%。而进展期胰腺癌5年生存率仅为5%,故早期发现意义重大。同时,也千万不要一听说得了癌症就万念俱灰,放弃治疗,贻误了病情。
胰腺癌的手术治疗难度有多大?目前,医院在微创治疗胰腺癌方面有哪些技术优势或独到之处?
刘晓洋:胰腺因为其解剖结构和位置的特殊性,根据肿瘤的位置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大部分胰腺癌长在胰头,少部分位于胰腺体部或者尾部。位于胰头者,需要做一个复杂的手术,叫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这确实可以算是腹部外科中创伤最大,最复杂的手术。除了切除胰头部外,还要切除胆囊,肝外胆管,部分胃,十二指肠,一部分小肠,还要将其周围的淋巴结进行清扫,以达到根治目的。切除完成后要把剩余的胰腺,胆管,胃和小肠进行消化道重建。也就是把肠道跟胃、胰腺、胆管重新接起来。这个手术时间长,难度大,只有在大型医院才能常规开展。若肿瘤在胰腺体尾部,手术相对简单些,只需要进行胰腺体尾部、脾脏的切除和淋巴结清扫即可。
目前,省中医肝胆外科在胰腺癌的治疗上,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为原则,针对不同人群施行个体化诊疗方案。胰腺癌手术,在过去开腹手术的基础上,近年来转为腹腔镜微创手术并作为常规手术开展。过去手术,需要在腹部正中开一个25公分长的切口,现在仅需要在肚子上打5个小孔即可。大孔大概相当于食指粗细,小孔大概筷子粗细。切下来的标本只需要最后把一个孔延长3公分,即可取出来。这种微创手术,患者的痛苦明显减轻,手术的不适感减弱,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中西医结合的快速康复理念使得胰腺手术并不可怕,一般术后第1天便可喝水,下床活动,第2天可以吃流质饮食,譬如饭汤、菜汤,术后第7天左右即可出院。不同于其他医院,我们中医药有中医外治技术和中草药的优势,贯穿应用于整个围手术期,对于调整病人体质,减少不适感,促进机体恢复,胃肠道功能恢复均有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