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泌尿道感染的中医认识
0 引言
从流行病学资料可以看出[1]:尿路感染在一般人群的发病率约为0.91%,且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由于抗生素的滥用,耐药菌株产生抗药性在近年来明显增加,导致该病的复发率亦呈上升趋势,进一步增加了尿路感染治疗的复杂性和严重性,反观中医药治疗不仅有确切的疗效,产生的副作用少,而且治愈后的复发率也较低,远期来看,疗效可观,对于减少抗生素的使用亦有积极意义。本文通过近几年治疗尿路感染临床观察及相关基础研究的文献报道对中医药在防治泌尿道感染的现状进行总结。
1 中医对尿路感染病因病机的认识
泌尿道感染的中医病因病机非常复杂,尤其是复杂性尿路感染,临床上感受单一病邪或某一脏腑受累的情况少见,多以虚实夹杂常见,以本虚标实为主要表现。因中老年女性在复杂性尿路感染的对象中占有多数,又常因劳累而诱发,故中医学一般将反复发作性泌尿道感染归为"劳淋"范畴,由此可见虚症是此类疾病的重要因素,同时又兼夹湿热、气郁、瘀血证等。焦安钦教授[2]认为:淋证的治疗应察别淋证类别及证候虚实,再针对标本缓急、病机确立治法,本病多为本虚标实,标本同治,益气养阴清利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柳教授[3]从脏腑病证的角度认为足太阳膀胱病变与手太阳小肠泌别清浊功能异常是难治性尿路感染发病中的重要因素,而后者往往易被忽视,正是由于大家常忽视这两种机制的同时存在,故使淋证久治不愈,迁延反复,形成顽固性淋证。何立群教授[4]临证时将尿路感染反复发作归因于湿热熏蒸,湿郁化热,重浊之邪难以除去,且湿热之邪煎灼津液,阴伤气耗,终致气阴两虚。徐崇年教授[5]认为慢性尿路感染患者常反复发作,还与免疫相关,其证常表现为体虚证实,故临床上应在辨明虚实的基础上,除了祛邪的清热消炎法外,若见肾水亏虚,或肝肾两亏者,着重补阴,脾肾阳虚者应予健脾温肾,在调整阴阳机体偏胜的基础上再用清热、消炎、利尿、渗湿的药物,则往往能收到较好疗效。孔薇教授[6]提出本病发病及复发的根本原因是肾气虚,肾虚加之复感湿热邪气,日久损伤脾肾,正气愈虚。王小琴教授[7]认为先天禀赋不足或劳伤过度、多产多育、久淋不愈等耗损肾气,进而湿热之邪侵袭导致疾病的发生,其主要病机当以肾虚为本,湿热为标;正虚邪恋则使病情反复、缠绵难愈。根据上述学者所提出的论点,我们可以将尿路感染的病因病机大致概括为本虚标实:脏腑气机失调,气、阴、阳亏损为本;湿热、气郁、瘀血内阻为标[22]。
2 中医药辨证论治
2.1 证型分类
尿路感染在中医上归属于淋证的范畴,根据临床表现的侧重点不同分为热淋、血淋、石淋、气淋、膏淋、劳淋六大类[25]。热淋以尿道赤涩为主,血淋以尿血见著,石淋以尿有沙石、甚突然尿液中断、小腹绞痛为主;气淋伴有情志不舒时加重;膏淋见小便混浊如脂膏;劳淋多见于淋证日久,迁延不愈,致机体气阴亏虚,病情反复。从证型上来看,以湿热下注者多见,其次为脾肾气虚,肝气郁结。
泌尿道感染作为医学上的一种常见病,随着对其病机的不断探索,历代医家对其治疗都有着深刻的见解和丰富的经验,最常用的如中草药与中成药,近年来对针灸、推拿、坐浴等外治法的研究更加拓宽了尿路感染的治疗思路,同时在饮食方面的辅助治疗亦不可或缺,《诸病源候论淋病诸候》提出"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根据中医学对"淋证"病因病机的认识,目前临床常见证型为湿热下注证、肝气郁结证、脾肾气虚证、湿瘀互结证等,由此产生清热利湿通淋、疏肝理气通淋、补肾健脾通淋、利湿化瘀通淋等治法。
2.2 治疗概况
2.2.1 清热利湿,通淋止痛
《金匮要略》[8]提出"热在下焦者,则尿血,令淋秘不通",认为淋证病机为"热在下焦",《证治准绳淋》提到"淋病必由热甚生湿,湿生则水液浑,凝结而为淋。"由此可见,湿热为淋证关键病理因素。若其人平素饮食不节,嗜食肥甘厚腻之品,以致湿热内生,或下阴不洁,秽浊之邪侵入膀胱,内蕴湿热,热袭膀胱,膀胱气化失司,水道不利,则为淋证[23]。治疗当清热利湿通淋,常用方剂有八正散,四妙丸,清心莲子饮等。
乔蕾[9]等用八正散加减联合抗生素将收治的74例泌尿系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予基础的抗感染治疗,观察组给予八正散加减方,结果观察组的疗效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张文婷[10]等对银花泌炎灵片的基础研究证实银花泌炎灵片在抑菌、消炎、利尿等方面具有良好作用,且与现代抗生素相比,传统抗菌中成药银花泌炎灵片在长时间使用不易产生细菌耐药性方面更具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