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中医古籍数字资源建设现状调查研究
1 研究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9月8日给国家图书馆老专家的回信中指出,图书馆是国家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1]。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提出“十一五”期间大力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十三五规划”时期要求坚持保护为主、坚持抢救第一、坚持合理利用、坚持加强管理的基本原则。《意见》还明确提出要“制定古籍数字化标准,规范古籍数字化工作,建立古籍数字资源库”[2]。图书馆的古籍保护、修复工作和古籍数字资源的建设,将中国历代的知识财富最大限度地保存下来,是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可以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不断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2 古籍的保护与古籍数字化建设
古籍,是指未采用现代印刷技术印制的书籍[3]。我国作为世界历史文明古国,历史悠久、文化典籍丰富[4]。但是,历史越悠久的古籍,面临粉尘、潮湿、虫螨等危害就越大。古籍的保护工作面临诸多困难,例如,古籍存储条件的限制、修缮人才的缺失以及善本古籍的安防问题,图书馆无法提供多元的古籍文献服务、馆际之间无法互借与共享。另外,古籍大多收藏于古籍库室中,特别是对于古籍馆藏量较少的图书馆来说,空间的限制使得古籍室无人问津。基于善本古籍自身的价值,阅读推广工作也难以开展,图书馆普遍存在重藏轻用的现象,易造成资源浪费。
数字化古籍,是古籍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的产物。古籍数字化是将传统纸质古籍文献中的语言文字或图形符号通过计算机技术转换成可阅读、可检索及实现知识重组的信息化过程[5]。通过计算机技术,建立古籍书目检索数据库以及全文数据库平台,便于管理、检索,提高文献利用率。即使善本受到损坏,其内容最大限度保存下来,也不妨碍后世的流传与利用。古籍数字化建设是古籍保护工作的一项新途径,也极大地为古籍阅读推广工作提供了条件。
3 中医古籍资源建设现状
3.1 中医古籍数字化建设
在医学领域中,对于古籍范围没有明确的限定,但是国内大多数学者将中医药古籍(或典籍)作为医学古籍研究的主要对象。中医药古籍数字化建设工作不仅涵盖到了图情学、计算机学和中医药学,还涉及语言学、考古学等学科领域。由此可见,在数字化过程中,需以图书馆信息化部门、古籍管理部门为主,中医学系教授进行学科指导,后由读者服务部门进行古籍推广工作,各部门协同合作,完成中医古籍数字化整项工作流程。
3.2 调查结果
笔者根据2019年国内中医药大学排名[6],共选取了23所调查单位,通过访问图书馆门户网站(由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与辽宁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门户未能打开,故实际调查共21所高校),对古籍数字化资源平台建设情况进行调查。截至2019年12月调查结果见表1。需要说明的是,本次调查并不包括试用数据库。
3.3 结果分析
由表1可知,各大中医药高校古籍数字化资源的分类并未统一。其中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成都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等6所高校在资源分类中将古籍资源作为一个独立的资源模块;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福建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以及甘肃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将古籍资源作为特色资源;另外,江西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与山西中医药大学图文信息中心拥有自建古籍资源,当然其他高校也有自建古籍数字化平台,但分类时并无自建库类别。
从具体的数据库方面来看,常用的古籍数据库主要有爱如生古籍数据库、瀚堂典藏古籍数据库和书同文古籍数据库。部分高校古籍数据库具有很强的地方性特征,例如成都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的巴蜀古籍数据库、浙江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的浙江中医药古籍数据库等。通过调查结果发现,早稻田图书馆古籍数据库、雕龙中日古籍全文资料库等海外古籍数据库也占据了我国高校图书馆古籍资源的一部分。
表1 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古籍数字资源调查结果图书馆名称有无古籍数字资源及门户地址所在资源类别资源名称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图书馆门户打不开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有
续表1图书馆名称有无古籍数字资源及门户地址所在资源类别资源名称浙江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有
在此次调查中,也存在很多局限性。例如高校数据库访问都有权限设置,无法对各个古籍数据库进行检索功能、内容的详细对比以及数据库的分类(包括古籍书目数据库和古籍全文数据库)。甚至高校之间对于同一数据库命名各不相同,导致表1中所列出的实际同一数据库存在不同命名的情况。